神秘私募两年备案38家影视基金(浅谈影视投资那点事)
来源: | 作者: 一起学私募 | 发布时间: 2017-07-26 | 2879 次浏览 | 分享到:

影视基金投资有两种运作模式:一种是投资影视公司股权,另一种是直接投资影视项目。投资影视公司股权需要投资人对影视行业的了解程度高,投资金额也较大,周期较长;直接投资影视项目,可以将资金投资多部影视作品,既可以分散风险,又能保证一定比例的收益,因此机构更偏爱直接投资影视项目。


2014年,国民岳父韩寒的《后会无期》以6000万的成本,历经八个月的投资制作,实现了超6亿元的回报。但你是否知道,当时这部电影获得过经纬创投的投资,并堪称PE机构投资电影的典型成功案例。影视作品背后频现私募基金身影,一切是否真的那么美好呢?



大多数昙花一现 但有家神秘私募成大户


小私君看到相关报道,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中基协”)披露的信息发现,大部分影视私募基金都是“昙花一现”,管理人备案一两只后,便再无消息。但这么多影视私募基金中也有一个例外——一家叫做北京天华君泽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天华资本”)的私募,竟然成为发行影视基金的大户,2年备案了38只产品。


从2014年4月北京熙祥影视文化产业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在中基协备案了第一只影视私募基金开始,截至上周最新数据显示,在中基协备案的影视私募基金已经达到了232家。


根据这些影视私募基金披露的投向,大部分投资内容和当下的影视市场相吻合,“喜欢投IP剧、要求有小鲜肉、走年轻人路线。”


虽然都努力投大明星、大制作,但这些影视项目真正实现收视率和口碑双赢的少之又少。“影视项目本来就是高投入、高风险,赚钱的只是个别。”已备案的影视私募基金,大多数都是因项目而设置基金,换句话说,9成影视私募基金管理方都是“昙花一现”——即备案过一两只产品后就再未出现在中基协的产品备案名单上。


不过,也有例外。一家叫做天华资本的私募,成为发行影视基金的大户,2年备案了38只产品,在一众影视基金管理人中绝对是个异类。小私君看到,其官网上展示,它投过的项目有《北京遇上西雅图2》和《绝地逃亡》等。

有一些记者查看过该公司,发现其还投过《京城81号2》、《建军大业》、《巨齿鲨》、《侠盗联盟》、《深夜食堂》等。但由于信息有限,未能查阅到该私募在这些影视项目上的具体投资情况。


至于该私募到底如何,小私君暂时也无法得出答案。只能根据坊间的说法,其对备案基金的投向“说的模糊”,但投的都是大明星、大制作。总之比较神秘。


一图带你了解什么是影视基金




▲长图来自至善股权


附:私募、银行及信托掘金影视文化案例


近年来,银行、私募基金、公募基金、信托等多种形式的金融资本纷纷进军影视文化产业,其中以私募基金为主。


银行参与电影融资普遍采取贷款的形式,且会设置严苛的条件来控制风险,比如需要提供担保、版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资金用途监管、电影回款专项账户等措施;同时,银行较为青睐是实力雄厚、剧集营销实力强、公司品牌和导演队伍强大的贷款人。


2005年电影《夜宴》由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提供一年的出口信用保险服务,以海外销售版权做抵押,获得深圳发展银行5000万元的贷款。


2005年,张艺谋执导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以电影预售合同为担保,从渣打银行获得了1000万美元的项目贷款。


2006年,招商银行给电影 《集结号》发放了5000万元版权质押贷款,这是招商银行发放的首笔影片贷款。贷款用于影片的拍摄。


2008年,北京银行为电影《画皮》提供了一年期、1000万元版权质押贷款,专门用于《画皮》后期营销和推广。


2008年,北京市政府选择了部分文化创意企业开展版权等无形资产担保贷款试点,华谊兄弟、保利博纳、光线传媒三家知名娱乐企业,以版权质押方式,获得了北京银行1亿元的影视项目打包贷款。


2012年,南京银行以封闭式项目贷款形式向影视企业发放贷款,乐视集团关联公司做担保,乐视集团负责人个人连带责任担保进行增信。


而私募基金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投资影视产业:


入股影视制作公司、投资影视项目、投资院线,其中以入股影视公司为主,同时为了控制风险,多采用多方合作投资的方式。目前国内投资影视行业的主要私募基金有IDG新媒体基金、中华电影基金、红杉资本、软银、A3国际亚洲电影基金、“铁池”私募电影基金等。


国内还有一些专门投资影视产业的影视投资基金:


比如国内首支以影视文化产业为主要投资方向的人民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一壹影视文化股权投资基金”,2009年在天津核准设立,基金采用有限合伙制方式,总规模5亿元人民币,首期1亿元人民币;


又比如,2014年,经纬创投投资韩寒导演的《后会无期》,制作成本6000万元的电影最终实现了超过6亿元的票房回报,成为PE机构投资电影的典型成功案例。


目前,信托介入影视文化产业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2012年,外贸信托发起设立的“一壹影视(一期)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被称为国内第一款电影信托。


2014年,五矿信托-影视艺术品投资基金结构化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成立,该产品采用结构化设计,分别为优先、中间、次级三层。


2014年,中信信托开与百度、中影集团联合开发影视文化产业金融平台“百发有戏”,主打“消费众筹+电影+信托”理念,首个落地项目为《黄金时代》,募集资金超过1800万元。


2015年,中融信托发起设立“中融信托·财富骐骥8号影视投资集合信托计划”,募集资金用于影视剧的拍摄、后期制作、宣传发行等,风控措施主要包括股权质押、电视剧版权质押、个人无限连带责任担保以及结构化设计。


影视投资属于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影响项目收益的环境因素非常多,真正赚钱的项目也就10-20%左右。假如你看上了影视投资基金,在选择上可以从影视作品质量(影视剧背后的那波人靠不靠谱厉不厉害)、基金的收益来源(版权收入、票房收入、赞助费、广告收入、衍生品版权等)及基金的风控模式(是否有优秀的管理人、资金是否委托银行托管、选片标准等等)上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