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1、中国11月官方制造业PMI 51.7,升至两年来高点,预期51.0,前值51.2;11月官方非制造业PMI54.7,前值54.0。11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为50.9,不及预期和前值,较10月回落0.3个百分点,显示制造业扩张速度有所放缓。
2、方正任泽平评PMI:PPI超预期回升,原材料价格大涨,OPEC减产原油大涨8%,再次重申重视通胀压力大幅上升,通胀是未来经济和大类资产配置的主要逻辑,买股票防通胀,推荐受益于涨价的行业,周期牛业绩牛双牛驱动,对债市偏谨慎。
3、央行周四进行1000亿元7天期逆回购、5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200亿元28天期逆回购。当日公开市场有1650亿逆回购到期,因此当日净投放50亿,连续两日净投放。Shibor利率连续第16个交易日全线上涨。
4、央行:11月开展284.69亿元常备借贷便利(SLF)操作,开展739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开展355亿元补充抵押贷款(PSL)操作,共投放资金逾8029.69亿元。
5、财政部印发《地方政府一般债务预算管理办法》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预算管理办法》,明确了地方政府债务分类纳入预算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地方政府专项债务收入应当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
6、证券时报:为防止短期资金面扰动,央行各地分支行已陆续对部分商业银行“窗口指导”,形式以口头为主。主要内容为“减少短期限的同业拆借,不要过度推高市场利率,有必要可向央行申请SLF。
7、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在即。近日,众多金融机构相继发布了对于中国明年宏观经济走向的预测。各大投行对2017年实际GDP增长预期主要在6.5%附近。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基建投资被认为是明年“稳增长”的重要因素。
【金融】
1、中国证券网:接近监管层人士透露,投贷联动试点银行的方案、设立子公司的申请都已经在走最后程序,年内应该会最终批复,预计届时会迎来项目集中落地潮。
2、央行:第三季度全国共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328.13亿笔,金额903.4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43%和5.08%;支付系统共处理支付业务154.13亿笔,金额1344.34万亿元,业务金额是第三季度全国GDP总量的71.00倍。
3、三季度,大陆居民在香港买保险金额环比升11%至188亿港元,创历史新高,占香港整体保费37%,占比较上半年下跌2个百分点。
4、中国证券报:接近监管部门的人士透露,面对智能投顾鱼龙混杂的局面,相关部门正在研究通过牌照制度对其规范管理。与创新型金融公司相比,大中型基金公司、资产管理机构可能通过相对简易的程序获得牌照。
5、据网贷之家发布的《P2P网贷行业2016年11月月报》显示,11月共98家网贷平台遭淘汰,累计停业及问题平台达到3345家,问题平台累计涉及投资人数约42.9万人(不考虑去重情况)。而交易额数据则显示,11月单月成交量首破2000亿,累计历史成交额已破三万亿大关。
【产业】
1、经济参考报:从科技部获悉,截至目前,今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42个专项1172个小项,其中558项涉及民生领域,全年获批经费103.2亿元。业内专家表示,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红利逐渐释放,智能制造、粮食丰产提质增效、生物医药研发等领域,将在中央财政的扶持下迅猛发展。
2、工信部发布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主体责任。机构预计到2020年,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累计报废量将达到12万至17万吨。
3、中铁总:连续三年没有新造敞车(铁路煤炭主力运输车),且大量货车限制、封存和报废,铁路装煤敞车缺口10万辆左右;除大秦线等主要运输通道有一定空闲外,其余运输通道货运能力已经趋于饱和,铁路运输全面告急。
4、12家地方重点煤炭企业与华能、华电、河北钢铁等主要用户企业签订中长期合同,地方煤企涉及兖矿、陕煤化、龙煤、伊泰、晋能、开滦、冀中。
5、11月份钢铁行业PMI指数为51.0%,较10月份回升0.3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位于返枯荣线上方,并达到今年5月份以来的最高点,行业景气度继续上升。